見習記者 馮陽 本報記者 劉嵐/文 見習記者 史晟全/圖
  “你們一定要報道一下這樣的好好醫生。”昨日,本報老讀者、省會市民李泰河老人來到石家莊市友愛醫院,送上了一面致謝的錦旗,並特意給本報打來電話,希望能對醫生進行報道,“我老伴兒燙傷住院,人家(醫護人員)悉心照料,也沒給開高價藥,沒讓我花冤枉錢。”老人感激的理由很簡單。
  醫生不給開高價藥
  把錦旗送到醫生手裡,李太和老人說,“心裡總算踏實些,這些天一直想著表達下我的感謝。”李大爺的老伴兒今年75歲了,自從得了腦梗後,下肢神經受損,即使掐一下也不覺得疼,“3月4日,我閨女陪她媽媽洗澡時,水淋了有一陣兒她媽媽才說覺得燙,閨女一看,媽媽腿上的皮都掉了,一片通紅。”“等她出來,我一看,腿上起碼有三分之一都燙傷了。”李大爺現在回想起來都心有餘悸,“她要是有知覺得多疼啊!”隨後老伴兒被救護車送至石家莊友愛醫院,燒傷專科的郝俊醫生接診並馬上進行治療。“我老伴兒住了一個多月,最開始的十來天,都是郝醫生給換藥。”李大爺說,郝俊醫生特別細心,又負責任。
  考慮到病患的具體情況,郝俊與科室主任商量用藥,讓患者既能承受住藥物的疼痛,又能儘快愈合傷口。最讓李大爺感動的是,“郝醫生從來不開高價藥,不讓我們花冤枉錢。”
  護士就像自家孩子
  李靜、潘世運、王三苗、於曉……說起照顧老伴的護士們,七十幾歲的李大爺都能清楚地叫出她們的名字。
  住院的這些日子,每天早晨護士都會來查房,老伴兒常年卧床,李大爺一直照顧左右,有時候也覺力不從心,“因為她下肢神經受損,像翻身這樣的事兒,都得兩個人抬才行。”住院這段時間,李大爺反倒覺得輕鬆了不少,“一有空兒,護士們就過來給我老伴兒拍拍背,按按腿,陪著說說話。這些孩子還幫我老伴兒解尿,自己家的孩子也不過如此!”
  出院那天,“醫護人員把我老伴兒送到了車上,直到看著我們的車走了才回去。”老伴兒出院的第二天,護士李靜還給李大爺打來電話問,“奶奶情況怎麼樣,您別忘了給奶奶擦痱子粉。”現在李大爺說起來這些“護士孩子”,心裡還挺不是滋味,“覺得挺想他們的。”
  相互尊重理解很重要
  “出院後老伴兒一直催我給都市報打電話。”李大爺說,從去年到現在,老伴兒住了六次院,從沒遇到過照顧得這麼周到的醫生護士,“她說這樣的好人應該讓更多人知道。”“說實話,不過度用藥,不讓患者多花錢,用溫暖的方式減輕患者身體的苦痛,是一個醫生的本職。”從醫十年的郝俊收到李大爺送來的錦旗,覺得很不好意思,“換位思考”是郝醫生說的最多的詞,“如果醫生把自己當患者,體諒患者的痛苦和焦慮,很多問題就能迎刃而解。”
  醫患矛盾頻發,實際上是醫生與患者缺乏信任與理解,對立的堅冰一旦豎起,堆積的冰山便難以輕易消融。石家莊友愛醫院燒傷ICU主任石龍傑說,“如果醫生和患者多溝通,像李大爺和我們這樣,也不會有這麼尖銳的醫患矛盾了。”“患者雖不必對醫生的盡責感恩戴德,但是也要體諒醫生職業的辛苦,尊重醫生汗水的付出,不是誰都能在手術台前一站好幾個小時。”記者在醫院隨機採訪的一位病患家屬坦言,相互的理解和包容,才能讓醫生和患者之間建立起一種溫情的關係,與其怒目相對,不如用愛的方式去思考。
  (原標題:“他沒給我開高價藥沒讓我花冤枉錢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j23fjqxb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